欢迎访问吉林省结核病医院(吉林省传染病医院)官网!  三级结核病专科医院  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理事单位
0431-82351019
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>>新闻中心>>健康科普
健康科普
传染病小科普|浅谈流行性出血热

每到秋冬,偶尔就会有几条某地发生出血热疫情的新闻。那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呢?流行性出血热是我国法定监控的乙类传染病,目前有成熟的防控措施,只要掌握并落实科学预防知识,是完全 可防可控的。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出血热。

问:什么是出血热?

答:出血热是流行性出血热的简称,在我国流行的是肾综合征出血热。顾名思义,流行性出血热(肾综合征出血热)是以“出血”和“发热”为主要表现,且主要损害“肾”功能的“流行性”疾病(传染病)。


问: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是什么?是怎么传播的?

答: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是汉坦病毒,这种病毒主要是啮齿类动物携带,在我国,主要是黑线姬鼠和家鼠。携带病毒的鼠尿、粪、唾液等污染环境,可形成尘埃或气溶胶被易感者吸入,是主要的传播方式;还可通过消化道、接触传播,也可能存在虫媒传播;孕妇感染后,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。


问:流行性出血热的危害大不大?什么人容易感染?

答: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及文献资料,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的总病死率为2.86%。我国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均有发病。患者以青壮年为主,男女比例约为3:1,职业以农民占多数,在田间劳作、清理杂草秸秆和野外活动时容易感染。


问: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征是什么样的?

答:潜伏期一般为4-45天,多数为7-14天。发病后典型病程分为5期,包括发热期、低血压休克期、少尿期、多尿期和恢复期。

1. 发热期通常为急性起病,体温38.0℃-40℃,发热期一般4-6天。大部分患者伴有头痛、腰痛、眼眶痛(三痛),以及眼结膜、颜面和上胸部充血、潮红甚至出血(三红)。

2. 低血压休克期发生在发病的第3-7天,表现为心慌气短、头昏无力、四肢发凉、脉搏细速,甚至发生意识障碍,出血倾向明显。部分患者可发生呼吸衰竭。休克出现越早、持续时间越长,病情越严重。难治性休克是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3. 少尿期一般出现在发病的第5-8日,持续2-5天,少数可达2周以上。突出表现是少尿和无尿,以及相应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尿毒症表现。此期出血情况常加重,可伴有咯血、呕血、便血、血尿、脑出血等。患者可出现嗜睡、谵妄、昏迷等表现。

4. 多尿期多出现在发病后第9-14日,大多数持续1-2周。随着肾功能恢复,尿量逐渐增多,尿毒症及相关并发症减轻。大量排尿也可引起继发性肾损伤,重者可危及生命。

5. 多数患者病后3-4周进入恢复期,持续1-3个月。肾功能逐渐好转,精神、体力和食欲逐渐恢复。


问:如何确诊流行性出血热?

答:除可能的接触史和上述临床表现外,诊断流行性出血热还要有一些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,其中具有确诊价值的的是血清汉坦病毒RNA检测(病原学检查)。患者发病一周内的阳性检出率接近100%,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。其他血液、体液和影像学主要用于监测凝血、肾、肺功能等变化。


问:流行性出血热如何预防?

答:科学防鼠、灭鼠可有效降低疫情爆发危险。在疫区野外活动及进行实验研究时,应加强个人防护。上个世纪90年代起,我国已将汉坦病毒双价灭活疫苗应用于临床。接种对象为流行区16-60岁人群。接种程序分为基础2针和加强1针。完成免疫程序后保护效率可达90%以上,并可维持7-8年,需要每7-8年再加强一次。